“推着母亲进医院时,她连喘气都费劲,我们真怕来不及……” 回忆起两个月前的惊险时刻,宋阿姨(化名)的儿子至今心有余悸。如今,这位60多岁的老人已摆脱氧气面罩,能在病房里正常活动,这一切都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多学科团队的精准救治。
危急转诊
从甲状腺外科到麻醉重症的紧急分流
一个多月前,宋阿姨因颈部肿块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一周后,病情未见缓解,转诊至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时已出现严重缺氧症状——嘴唇青紫,必须依靠高流量吸氧维持生命。
“家属原本想直接转入甲状腺头颈肿瘤外科,但检查发现患者情况危急,随时可能窒息,普通病房无法满足急救需求。”甲状腺头颈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九洲回忆道。因情况紧急,甲状腺头颈肿瘤外科学科主任程维刚当机立断,协调将患者转入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开元院区麻醉科主任谢小娟立即启动生命支持措施,通过精准调节氧疗参数稳定患者呼吸功能。程维刚与刘九洲第一时间查看病历资料,发现外院穿刺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而此时患者的情况却越来越紧急——颈部肿块仍在快速增大,每分每秒都在加重气道压迫。
多学科会诊
携手攻坚的诊疗突破
“必须尽快明确病因!”谢小娟当即决定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邀请淋巴瘤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病理科、影像中心、耳鼻喉科等多科室的专家共同探讨。经过反复评估,专家团队最终决定在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进行颈部肿块活检。
精准救治
从确诊到化疗的无缝衔接
当天下午3点,在麻醉科团队的严密监护下,程维刚与刘九洲小心翼翼地完成了颈部肿块活检,整个过程仅用15分钟,患者生命体征始终平稳。经过对活检组织的细致检测与分析,困扰患者多日的病因终于水落石出——甲状腺淋巴瘤。这一精准诊断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
“甲状腺淋巴瘤对化疗高度敏感,只要方案精准,患者有很大希望恢复。”淋巴瘤病区副主任杨学文为其制订了个性化化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特意调整了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
第一个化疗周期结束后,宋阿姨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两周后复查CT,颈部肿块体积缩小;经过三个周期治疗,气管压迫完全缓解,患者已能自主呼吸、正常进食。
“是你们没放弃任何希望,才让我母亲闯过鬼门关。”家属激动地说。这场多学科团队的生命接力,不仅展现了河科大一附院多学科协作的硬核实力,更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初心。未来,河科大一附院将持续优化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铺就生命坦途。
专家名片
程维刚 主任医师 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开元院区)甲状腺头颈肿瘤外科学科主任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门诊2号楼2楼A区6诊室)
擅长: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甲状腺疾病常规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等。乳腺癌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乳腺癌保乳保腋窝手术;还在豫西地区较早开展了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显影、活检技术、乳腺癌根治并一期TRAM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等。
谢小娟 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麻醉科主任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门诊2号楼2楼B区2诊室)
擅长:胃肠、心胸、五官、骨科、脑外等各种外科手术麻醉以及无痛胃肠镜、微创内镜手术等无痛舒适化麻醉和围术期急性疼痛管理、麻醉后重症监测诊疗、顽固性失眠、癌痛等慢性疼痛诊疗,在老年、小儿、各种急危重症患者麻醉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杨学文 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开元院区)淋巴瘤病区副主任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
擅长:各种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治疗有较高造诣。
刘九洲 副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开元院区)甲状腺头颈肿瘤外科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四上午
擅长: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微小癌热消融、颈部无疤痕腔镜甲状腺手术等微创治疗及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从事甲状腺、乳腺疾病专科诊治多年,专攻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经验丰富。
(谢雅敏 梁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