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愈合指的是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保持干燥,或使用传统的纱布包扎,等待伤口自然结痂并脱落。这种方式就是我们熟知的干性愈合。
老一辈常提的“伤口需要透气”、“伤口不能碰水”、“伤口结痂就快好了”,正是干性愈合的理念。
在医学史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干性愈合一直是主流方法,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还是许多医护人员处理伤口的惯用手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纱布容易粘连伤口,换药时增加疼痛;结痂期间伤口会很痒,控制不住想去抠;对于较深的伤口,还有可能出现痂下感染等问题。
因此,湿性愈合作为一种新的伤口处理方式应运而生。
什么是湿性愈合?
顾名思义,湿性愈合的关键在于“湿”,但这里的“湿”并不是让伤口浸泡在水里,而是指让伤口处于湿润或封闭的湿润环境中,愈合过程中几乎不形成痂皮。常见方法包括使用软膏或敷料等。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湿性愈合的速度快于干性愈合,部分原因是湿润的环境有助于表皮细胞的迁移,而伤口暴露在自身渗液中也可能加速愈合。
此外,湿性愈合的疤痕往往比干性愈合更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湿性愈合可以减少炎症和组织增生,从而减轻瘢痕的形成。